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发改动态>详细内容

省发改委举办四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培训班

来源:庆阳市发改委 2019.01.02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2018年12月21日至25日,省发改委组织带领全省有搬迁任务的12个市州、70个县区易地扶贫搬迁负责人赴四川成都市、南充市、巴中市,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培训班,我们学习了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务实做法和成功经验,感到启发很多,收获很大。

      四川省“十三五”时期共实施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8.5万人。其中集中安置约占44%,分散插花安置约占56%。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两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优秀。通过听讲座、实地参观,大家一致认为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下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组织领导有方。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解决问题,并深入乡村蹲点督导,推动项目落实。项目实施中,省发改委统筹规划、抓总协调,相关行业部门负责实施道路、供排水、供电、后续产业、拆旧复垦和生态恢复等各单项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只针对住房,由住建部门负责。发改部门不大包大揽,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减少了工作负担和责任压力,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政策运用灵活。四川省在坚决执行国家易地搬迁工作总要求、严标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政策,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搬迁的要求、原则、政策、程序和措施,提出了“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抓实施、落实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工作机制。依据国家搬迁政策原则制定具体细化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以群众的需求为工作目标,从实际出发选择安置方式,及解决了群众困难,又没有违背国家政策规定。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在国家下发通知基础上,由省发改委会同省住建厅制定了自查标准,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名义下发执行,使文件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推动力。

      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四川省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发动工作,给千家万户发放编印的政策张贴画10万份、明白册5万本,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标语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媒体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做法,在以工代赈公众网、县区电视台或党政网、乡镇、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告,有效地落实了贫困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易地扶贫搬迁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对政策领会好,搬迁安置和发展产业参与积极性高、阻力少,等、靠、要意识不强,有感恩心。

      四是工作作风务实。四川省各级干部工作作风比较实,能够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意愿选择安置方式,把搬迁目标定位在“两不愁、三保障”上,不自行扩大搬迁规模,政策落实上没有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的矛盾、难度,既确保了国家已下达计划的顺利完成,又从群众需求出发争取到了新的搬迁规模,造福了四川百姓。

      五是脱贫产业扎实。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上,四川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健全和完善企业与搬迁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并结合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帮助搬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增加了搬迁群众收入。同时,依靠相关部门开展搬迁群众农牧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术培训,改变了搬迁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多途径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实现了增收渠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