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甘政办发〔2019〕100号)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中国农耕及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扎实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方面。形成了以“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体系,重点推动以艺术品创作、展览销售、投资收藏、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发展以香包刺绣、皮影剪纸、泥塑雕刻、古玩字画等为代表的文旅商品。创作了《黄土大塬》、《绣金匾》、《医祖岐伯》等承载庆阳乡土文化的精品力作。庆阳市博物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南梁革命纪念馆等一批博物馆已成为弘扬展示庆阳传统文化的主要窗口,庆阳传媒中心、大剧院、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在建的重大项目将成为庆阳文化的新标识。全市现有香包绣娘35000人、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25名、省级大师477名、市级大师459名;现有非遗传承人898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62名、市级传承人151名、县(区)级传承人681名。2002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17届香包民俗文化节、5届农耕文化节和3届皮影艺术节,全市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文旅企业100多家,在阿联酋迪拜、白俄罗斯及国内一线城市设立营销窗口48个,文旅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品种,年生产产品900多万件,远销到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庆阳香包绣制”、“环县道情皮影戏”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3年,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新华网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2018年,庆阳市荣获“2018年度《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 ,庆阳香包获得“《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旅游文创产品”。
旅游产业方面。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建设了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庆城周祖陵、药王洞养生小镇、镇原北石窟驿、正宁黄帝文化景区、宁县印象义渠·莲花池、黑老锅冰窟、义渠百花园、华池南梁荷花岛等一批人文生态和乡村旅游景区;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目的,新建了一批城郊公园、文化体育场馆,全市旅游景点体系逐渐形成。推出了红色励志游、寻根访祖游、农耕文化游、岐黄养生游、民俗体验游、子午岭探秘生态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庆阳市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称号,被中央电视台新增为“城市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今年,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我市周边乡村游快速升温,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宁县义渠百花园正式开门迎客,园内千亩芝樱花海争奇斗艳、多项活动精彩纷呈,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赏景。宁县昔家牡丹文化周活动拉开帷幕,园内40余种牡丹花开争艳,供游人观赏。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示范基地的万亩果园里,盛花期的果园成了许多游人理想的踏青之地,一场“云赏花开,果业兴农”的网络直播也拉开序幕。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夜景更炫更酷,水幕电影更新片源,打造夜间消费模式。镇原北石窟驿景区开园迎客,通过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刺激游客消费。南梁红色大景区通过快手、抖音、全景模式打造网上云游南梁,点击观看量过百万。市内各大商场、超市推出各类促销优惠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购物和餐饮消费,进一步激发了市民游客文旅活动消费活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