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发改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市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来源: 2020.12.04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及时安排,迅速行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基本盘,全市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暖。

一、坚持统调统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物资保障的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工作,制定物资保障工作方案,提出保障思路,明确部门职责,坚持在挖潜、开源、节流上下功夫,千方百计筹集调配物资,强化管理,全力以赴保重点、保一线、保急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支持我市两户转产企业加快生产进度,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复学所需的酒精和隔离衣等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甘肃益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酒精生产线,日产能10吨,可保障全市对酒精的需求;甘肃川庆劳动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隔离衣生产线,日产能3000套;甘肃华盛康泰药业公司口罩生产线于4月8日建成投产。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统存统配,实行调拨单制度,将各方筹集到的有限防控物资,优先调度到重点医疗机构,保供到一线“红区”。累计向县(区)医疗机构、集中医学观察点和市直重点防控部门调拨各类口罩502.1万个、手套9.2万双、防护服920套、84消毒液原液49吨、酒精2880升。

二、坚持综合施策,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制定个性化惠企政策,扎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产增效。截至目前,全市93户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100%。针对疫情对中小企业发展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制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措施,围绕金融、财税、减负、用工等方面出台24条措施,全力保市场主体。税收支持方面,推行税收政策“不来即享”机制,共减免各类税款690.41万元,延期缴纳税款3.76亿元,免除滞纳金和罚款9.62万元。金融支持方面,加快和扩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基准的运用,对已发放的企业信贷资金挂钩LPR,给予最优贷款利率;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群众基本生活物资的生产经营企业,统一执行1%的最低担保费率。企业用工方面,对上年度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于新增吸纳就业人员的,按标准给予奖补。减轻负担方面,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可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用水、用电、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坚持因势利导、因企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着力对冲疫情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举措、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力保市场主体不减,力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一是持续抓好企业生产运行。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紧盯重点企业生产运行,梳理解决企业诉求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持续抓好大中小、产供销、上下游协同发展,抓紧补欠账、拓存量,助推在库规上企业逐步稳产达产。二是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产业2020年工作方案的实施力度,积极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石化、装备制造、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步伐,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西峰、驿马两个省级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推动化工产业集中区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运。四是加快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督促行业部门加快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着力推进数据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五是抓好惠企政策落实。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各项优惠政策送达每个中小微型企业,做到宣传到位、不留死角。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实现非公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