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五篇文章”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今年以来,环县聚焦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做好金融政策、产品、服务、合作、监管“五篇文章”,用足“银行的钱”、用活“财政的钱”,切实为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活水”。
优化金融政策,做好“供给”文章。制定《关于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施方案》《环县普惠授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金融助力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惠企金融支持政策,发挥政府增信和财政杠杆撬动作用,优化融资结构,扩大融资总量。探索形成“银行信贷+政策性担保”双轮驱动的羊产业发展模式,县财政设立3000万元专项担保基金,累计撬动投放“金羊供应链”贷款5.11亿元,惠及产业合作社、养殖大户743家。
优化金融产品,做好“特色”文章。各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市场定位,通过线上线下推出多元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农行环县支行推出“抵押e贷”“链捷贷”等适合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用联社推出灵活授信、随借随还的线上信贷产品“兴隆e贷”;兰州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利率优惠的“政府e贷”“小微快贷”“经营e贷”“创业担保贷”;甘肃银行推出线上“小微e贷”。截至三季度末,全县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33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4.87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做好“便捷”文章。持续简化信贷流程、开通绿色信贷通道、压缩信贷办理时限,最大限度优化线下金融服务,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各金融机构营业厅均为小微企业设立“绿色窗口”,确保随来随办,专事专办,线下放贷时限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持续加大“信易贷”推广使用力度,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累计注册企业10764家,直接融资376家428笔16.8亿元。
优化金融合作,做好“共赢”文章。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银行和企业壁垒,多次组织县域金融机构“进园区、进市场、进村户”融资对接,定期开展“引银入企、引企入银”双向对接活动,创造条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推荐给银行,把有放贷意愿的银行介绍给企业,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实现银企合作共赢。今年,通过“一起益企”政银企专场对接会,县域内4家金融机构为企业现场授信1.45亿元。
优化金融监管,做好“安全”文章。通过构建金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红黑名单筛选、认定、推送、奖惩,打造企业借贷情况“经济身份证”。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法院开通金融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金融债权尤其普惠金融债权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判,打好自主清收、清欠审判执行、金融违法犯罪治理、涉公职人员清收、政府关联类清收“五场攻坚战”,坚决消除重大金融风险。
环县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举措,为民营企业壮大按下“加速键”,也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