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庆阳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 【字体:

(此件部分公开)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管工业园区(集中区)管委会,中、省驻庆各单位:

        《庆阳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已经五届庆阳市人民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庆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3日


庆阳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我市入选全国102个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49个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有关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提高区域内重要商品生产能力和资源要素流通效率,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有序高效的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的现代流通企业,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全国“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庆阳市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2022—203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全市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有序高效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和主动性,创新政府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方式,进而提高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为物流产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优化布局,集约发展。根据重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科学合理布局流通产业,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促进物流要素聚集,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市域内顺畅衔接、跨区域高效运转、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流通环节效能。

——系统观念,突出特色。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突出能源化工、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物流发展,以物流提质促进产业增效,推动物流产业有序建设、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安全。加强数字赋能现代流通,加快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关联领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延伸现代流通价值链。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格化水平,降低物流业和总体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增强流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现代流通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增强流通体系安全风险管控和抗冲击能力,充分发挥保障基本民生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作用。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流通企业物流园区。

能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储备、集散基地初具规模。建成千万吨级石油开采和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亿吨级绿色智能煤炭生产基地和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外送基地,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完善苹果、生猪、肉羊、肉牛、肉鸡全产业链布局,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中心。

快捷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干线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53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4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万公里,高速及一级公路建成里程达到670公里,油气运输管道达到259公里,乡村快递覆盖率达到100%,快速网络布局合理,干线网络服务完善,基础网络广泛覆盖,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流通网络。

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辐射周边、通达全国、线上线下联动的开放式、一体化、智慧化流通体系初步形成。网络通达性和运输时效性显著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物流末端配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物流业集约化、绿色化水平和物流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流通成本大幅下降。

展望2035年,高水平的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为经济空间布局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供应链构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成区域能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储备集散中心。煤炭、天然气、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储备转运规模扩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多式联运协同高效,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建成与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相适应的储备集散中心。

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交通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发展成为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现代物流枢纽体系的资源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效应不断显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优质创新的现代流通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新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整合利用资源、聚集发展要素的能力持续提升,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发挥。流通企业深度嵌入工农业生产各环节,基于流通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开展深度对接,实现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

                     庆阳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目标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发展目标

属性

2023

2025

2035

流通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00.37

1380

230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6.4

230

410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值

亿元

1.52

6

15

预期性

快递业务量

万件

1781.73

2100

3500

预期性

国际班列开行数量

2

15

预期性

流通转型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37.26

41

100

预期性

限额以上企业连锁化率

%

10

15

预期性

限额以上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

%

80

90

预期性

农产品冷链流通率

果蔬

%

30

40

55

预期性

肉类

%

50

90

95

预期性

流通效率质量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例

%

15.6

≤15

14

预期性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亿元

53.3

66

144

预期性

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速

%

8

8

8

预期性

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

45

48

100

预期性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

1. 优化流通领域商事服务。建立公安、人社、交通运输、工信、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税务、银行等部门、行业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推动高频事项“跨区通办、市内通办”,积极落实“送照到家”便民服务活动。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涉企经营事项清单管理,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推行网上实名采集、远程实名认证,推广电子证照服务,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畅通市场主体数据存储、传输、归集、交换渠道,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市场主体数据纵向贯通和横向共享,创造更加开放的政务环境,降低行政成本。

2. 加强流通领域关联政策统筹协调。加强流通领域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引导各类要素集聚,实现实体经济、土地指标、科技创新、数据技术、金融资金、劳动资源等要素协同运转和良性互动,将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产业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支持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落实铁路、民航、公路、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措施,构建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建立相关生产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鼓励运用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3. 提高重要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推进能源、农产品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性交易平台建设和交易。支持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外贸企业,提高进口大宗商品集中采购水平。鼓励、支持市场主体提高利用期货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推动优势油气煤炭化工产品物流分离外包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扩大交易品类和交易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助推产业联动发展。

4. 发挥规则和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对标国际、国内、省内、业内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制定、修订流通规则和标准,提升流通环节发展水平,推动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物流技术标准落地。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推广实施应用力度,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作用,支持企业示范引领。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集装设备、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标准相互衔接应用,加强与生产领域规则标准对接,营造高水平经贸规则标准应用软环境。

(二)全力打造重要能源产品生产储备集散中心。

5. 打造千万吨级石油开采和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华庆、西峰、合水、镇北、环江5个储量超亿吨的整装油田为重点,加大勘探力度,稳定千万吨级石油勘探开发基地产能,全市原油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以庆城、宁县、镇原等为重点,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逐步扩大开发区域,统筹推进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0亿立方米。推动庆阳石化转型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庆阳石化200万吨重油裂解、同欣50万吨/年轻烃深加工等项目,稳步提高原油、天然气就地加工能力。

6. 建设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储备集散基地。围绕平庆铁路、庆长铁路站场布局,依托西峰工业园区石油炼化、天然气加工产业布局,建设以石油化工产品和天然气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和天然气储备调峰转运设施,扩大石化产品储备能力,完善危险化学品储存转运设施,集约建设LNG、CNG储配中心,加强储配中心与主要管网联通,建设服务周边区域的天然气调峰中心。

7. 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以宁正、宁北、宁西、沙井子、甜水堡五大矿区为重点,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采用绿色矿山标准,推动智能开采,建设亿吨级原煤生产基地。推进环县沙井子南部、钱阳山井田、宁县和盛荔堡、宁中矿区早胜井田、春荣井田、九龙川井田、正宁罗川井田7个煤炭资源区块的资源开发,加快推进东源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重大煤化工项目。“十四五”末全市煤炭产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2035年建成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8. 建设庆阳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配集散中心。依托宁县、正宁、合水、环县煤炭资源,充分发挥庆长铁路和平庆铁路交汇、环褚铁路和甜永高速交汇的便利运输条件,加快推进宁县铁路货运中心(中正陇源煤炭物流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配、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提高煤矿及周边产业园货物流通效率。

(三)持续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

9. 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40万吨。持续扩大种养规模,创建镇原肉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圣越农牧1.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及东方希望生猪现代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宁县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华池县菌光互补香菇数智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庆阳食用菌”品牌价值。到2025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200万头,肉鸡饲养量达到1.2亿羽,苹果产量达到15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10万吨,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中药材产量达到15万吨。

10. 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布局。加强产地冷链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果蔬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充分发挥镇原禽类养殖产业优势,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四个县的肉羊产业优势,西峰、正宁、宁县的生猪产业优势,依托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发展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肉类产品供应链,打造一批畜禽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体、以农超对接为方向、以直供直销为补充、以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11. 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结构,培育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追溯、周转、售后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推行产品众筹预售、网络众包等供应新模式,设立品牌店、专柜专馆专区、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内托外联”的销售方式,引导大型商超、蔬菜批发市场加大本地农产品采购量,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订单生产,确保产品托底销售;借助“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开展产销对接、宣传推广,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依托销售窗口、档口积极开展产销对接;争取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消费繁荣度较高的其他城市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兰洽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内外重大节会,拓宽工业品、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消费市场延伸。

12. 促进农产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南联、北拓、东进、西出”开放发展思路,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全面开拓东盟国家水果、中药材,欧洲瓜子仁、苹果、羊肉等优质农特产品出口市场。围绕商贸物流、农产品及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重要投资贸易展会,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出口。

(四)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

13. 强化骨干运输通道能力。加快推进平庆铁路、庆长铁路等项目建设,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和交通繁忙路段、共线路段扩容改造,建成“四纵三横三环+十二出口+两大枢纽”公路运输总体布局和“一纵一横四联”铁路网,着力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能源产品、农产品运输复合型廊道。以庆阳临空经济区和庆阳公铁联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为引领,着力完善节点功能,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庆阳作为甘肃省主要物流节点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速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兰州3小时经济圈。

14. 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积极拓展空中客运服务网络,以庆阳机场为载体,积极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开通加密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要城市直达航线,积极拓展至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直达航线,打造与国内中心城市“半日”交通圈。打造客运中转换乘中心,立足交通区位,依托通道和枢纽体系,汇集铁路、公路、民航等多运输方式,构建以庆阳公铁联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和庆阳机场门户枢纽相衔接,各县区公路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枢纽站、通用机场、乡村服务站为支撑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客流在庆阳便捷高效的集散及中转。推动庆阳市区与平凉、延安、西安等毗邻区域公交化客运发展,打造“1小时通勤圈”。结合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建设,探索拓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等服务功能,实现传统客运站向集车站、商贸、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转型,形成“123物流圈”(市域1日送达、省内2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3日送达)。

15. 完善城乡融合交通网络。统筹城乡交通网络整体布局和一体建设,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供基础支撑。打造“内通外连”普通省道网,持续推进普通省道提质升级,逐步消除瓶颈路段,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加强与陕西、宁夏的省际流通能力。推进S202线杨旗至阳路湾段、S211线狗拉壕至洪德段、S319线正宁段等路段升级改造,建设甜水堡至山城公路,积极推进S318线五里墩至盘克段、S319线宁县段、S507白马铺至铁李川等路段建设,规划研究S202线屯字至白草坬段。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更多的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积极实施城镇过境段升级改造,逐步分离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缓解、消除相互间的干扰影响,提升城市周边路网运行效率。

16. 推动交通运输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促进BIM、GIS地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推进车联网、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网、能源网和传统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协调衔接。鼓励城市配送企业创新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比重。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客运枢纽、大型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鼓励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布局。完善交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监测体系,加强道路工程施工扬尘管控与整治,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17. 提高交通运输组织协同能力。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依托通道积极推动城市枢纽节点建设,推动枢纽与城市综合一体开发,加快推进公路与铁路、机场、城市公交等的衔接转换信息开放共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具备多式联运功能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干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畅通多式联运枢纽站场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建成“省际畅通、省内高效、城乡配送协同”的三大网络,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增强区域性物流枢纽集散能力,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大型石油煤炭能源企业铁路专用线、连接线及公铁联运换装设施建设,加强铁路、高等级公路与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衔接,打造立体互联、便捷高效、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整合资源,拓展内外网络,提高“一站式”物流服务能力。依托多式联运企业,推动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多式联运服务方式。

18. 提升专业化货运服务品质。统筹考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布局,依托庆阳临空经济区,构建以市级物流园为核心,市域其他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服务点为补充的“一枢纽多中心”货运枢纽体系,推进城市主要站场枢纽之间直接连接。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煤炭等大客户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企业等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开发庆阳机场空运业务,与省内其他机场形成干支结合的航空物流体系。在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通道接口,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干支衔接、组织共同配送功能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打造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高效衔接。创新运输服务业态模式,推广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服务。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动专业化城市配送企业与电子商务、交通物流、供销、商超等加强合作,共享配送服务网络。

(五)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19. 丰富流通消费业态。发挥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区位优势,引导商业资源合理聚集,创新融合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消费结构,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进行升级,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着眼构建区域消费聚集地,依托东方丽晶茂、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围绕提升吃穿用住行消费便利性,优化社区商业载体布局。盘活西峰区中元世贸、民生百货、百盛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加快万达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实施西峰秦霸岭市场、西郊菜市场等老城区改造项目;推动陇东风情园、岐黄文化城、环州故城、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等项目,打造标志性文旅商圈。

20. 完善基层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增强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周边的商业中心,推进村级商业规范化建设。支持县乡村供销社站点改造提升、整合资源,打造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为主的乡镇服务综合体,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有服务中心。围绕消费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发展民宿、养生、研学等“连点成面”的健康型服务业态。围绕农村养老托幼需求,推动陪护、家政、生活品代购等爱心型消费,围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开发,推动商业跟进下乡设点的开发型服务形态。

21. 发展专业化市场集群。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强化公益性专业化市场建设。高水平建设西峰南区城市智慧农贸市场、新型轻工批发市场、陇东汽车城、西郊蔬菜瓜果批发市场、陇东风情园民俗文化交易市场、环县乡镇羊畜交易市场、宁县农业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市场格局。稳步推进陇东建材市场、正宁县金色时代商贸中心、环县洪德镇集贸市场等老旧市场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钢材市场、木材市场等专业化市场,促进消费品供给门类齐全,销售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促进交通运输市场、物流市场、商贸市场和产业集群有机协同、融合联动发展。鼓励商品市场探索“展示交易+大型市场批发+中小市场就近配送”的发展模式,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面向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

22. 改造提升商业街区。结合庆阳特色商业、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完善购物、餐饮、休闲、文化、体验消费等功能,畅通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加快西峰区东城新街、圣鼎步行街、城南绿地美食街、合水县中街商业街等商业街区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夜市街、特色美食街和特色商业街,积极引导商业演出单位、院校文艺团体在街区开展音乐、艺术表演和展示活动,形成夜间经济核心街区。

(六)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23. 加强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设施建设。在西峰区布局建设以冷链、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打造服务当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商贸流通集散地。积极争取设立庆阳综合保税区。在七个县城建设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庆阳机场升级改造,布局建设航空物流设施,打造庆阳空港物流枢纽。

24. 完善快递物流网络。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和分拨中心,促进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发展电子服务平台、中心、示范点。借力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劲势头,积极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物流进农村。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建设代储代配一体化的快件仓储中心,推进快件的一站式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大力推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自助快递柜布置。

25. 提升物流网点覆盖率。依托现有城市物流设施,完善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通过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商贸零售系统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点和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产品的存储和配送服务。继续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提升农村物流网点效益。积极支持电商快递企业、邮政企业建立乡村级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对提供普遍服务的农村物流服务实行按量计价补贴。

26. 培育分工协调的多式联运体系。整合庆阳现有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盘活存量资产,推进现代化、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加强流通领域信息共享,为企业、行业、政府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依托铁路、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

27. 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支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引导物流、快递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打造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形成大平台、大融合、大物流的发展格局,发挥供应链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互联互通。

28. 推广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发展物流集约化组织模式。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优化车、仓、货等分散物流资源供需对接,提升物流规模化组织水平。提升物流枢纽运营能力,集成储、运、仓、配等物流服务,创新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推广物流智能设备的应用。推广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自动化包装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等技术装备,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提高仓储、运输和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推进物流企业绿色低碳改造。鼓励企业研发使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和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加快推动建立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减少企业重复投入,推动绿色化低碳改造,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完善逆向物流服务回收网络。鼓励企业针对废旧物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理。培育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企业,建成庆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体系。

29. 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速、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谋划布局应急物资中转站、综合性应急物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完善物流园区应急功能,提高餐饮、医疗、煤炭、油气等应急能力。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引导建立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完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重点加强对物流大面积中断风险的研究评估,提高应急物流组织能力。加快交通物流设施应急功能改造,完善骨干物流通道多向调运功能,提高设施修复和通道抢通、保通、复通能力。以医疗、煤炭和应急保障企业的物流资源为依托,发挥好区域性应急物流的重要载体作用。开拓多元化物流通道,做好应对物流中断的预案,有效防范能源、粮食和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产品断供风险。加强城乡末端通行管理,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料、农资等稳定供应。

(七)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30. 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鼓励商场超市、农产品市场、外贸等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交通、邮政、供销等行业流通主体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线上线下、产销结合、供需融合为一体的流通业态,引进国内外一流现代商贸企业、外向型实体企业、平台运营企业,培养中小型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快递、配送、电商、外贸、供销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加快小而专、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精、小而特等特色化发展。提升服务消费管理水平,拓展服务维度,精细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培育形成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消费供给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31. 增强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依托城市配送企业,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通过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推进干线甩挂运输与城市共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打通快速配送通道网络,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节点的网络体系。按照行政区划和物流流向促进配送服务联动发展,提升城市配送水平,加快城市配送车辆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载货汽车,积极推进厢式、冷藏等专用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的应用,构建现代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32. 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导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等传统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打造有专业生产厂家、专业运输团队、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商贸战略联盟。对干线运输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等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增设网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企业采取扩大投资、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模式,实现网络化经营。推动危化品物流企业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完善物流作业规范,发展罐箱多式联运,提高危化品运输安全水平。积极推动卫星定位(BDS)、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实现业务处理、仓储、运输、货物追踪信息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降低能耗和物耗,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八)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

33. 提升支付保障能力。持续完善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健全流通领域的非现金支付框架,保障资金正常流转,满足支付需求。完善城乡商业设施支付受理环境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广移动支付。围绕生产企业产供销和流通企业商品流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移动支付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商业领域移动支付全面覆盖。

34. 丰富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梳理流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融资需求,强化银企对接,加大对物流企业信贷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融资,支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版”挂牌融资。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加大中省资金争取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带动作用。引导银行机构用好“甘肃信易贷”“陇信通”“陇企通”“庆阳市政商服务直通车”,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引进、培育、发展各类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35. 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从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鼓励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

(九)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36. 加快重要商品追溯系统建设。支持企业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建设“产品+冷链设施+服务”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以及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建设全程智慧化追溯系统。对果蔬、肉类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原辅材料进货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问题产品下架、召回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监管追溯。推广一批追溯企业典型示范,推动跨部门追溯先行先试,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追溯系统对接。

37. 拓展重要商品追溯系统应用。鼓励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扩大可追溯产品市场规模。规划建设“庆阳市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开发集中监管仓功能模块,及时准确上传进口冷链食品流转信息,探索重要产品信用赋码。

38. 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重点围绕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备案和证明事项等环节,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对接实施日常监管,加强对承诺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核查。在信用门户网站和部门门户网站开设信用承诺专栏,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支持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

39. 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对流通领域信用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扎实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建立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规范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40. 落实信用奖惩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给予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大对诚信市场主体及个人激励力度,在财政性资金和项目安排、招商引资配套优惠、公共资源交易、日常监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

41. 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依托“甘肃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加强数据归集,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大数据企业依法采集、整理、存储、加工市场主体在流通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归集市场监管、商务、工信、税务、海关、交通运输等领域流通信用信息,畅通共享渠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物流行业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物流业联席会商机制,加强对物流业相关规划、重大政策、企业发展、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物流资金整合等的指导协调,提升物流行业管理和服务效率。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破除物流行业发展壁垒。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健全企业诉求反映和政府政策传导高效联动机制,推动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行业治理,协调解决物流行业管理突出问题,促进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创建,以诚信高效、公平竞争、开放合作、透明安全的营商环境吸引物流企业集聚。

(二)创新政策支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利用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发掘现有政策潜力,整合各种政策手段,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把政府的既有政策充分用足、用活,真正取得实效。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政务信息开放共享。开展物流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证照互认制度”,形成有利于现代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合力,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三)深化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省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空中丝绸之路”等国际物流通道,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建立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推动与关中城市群、陕甘宁毗邻地区战略框架协议中促进物流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强与国省物流规划、政策、标准的对接,积极将物流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并实施动态管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持与物流协会、物流学会及其他专业机构建立联盟,开展现代物流领域专业活动,分享典型经验做法,共享科研成果,促进项目对接和业务合作。

(四)强化人才保障。实施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工程,支持鼓励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物流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级物流人才来庆创业和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采用中长期激励方式引留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加强现代物流专业培训,积极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危险品运输、城市配送、快递等专业物流人员的培训。促进物流人才的流动配置与合作交流,提升现代物流发展实践的人才保障能力。

(五)加强组织实施。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工作任务。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牵头抓总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人行庆阳分行等主抓部门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落实牵头协调、主抓推进职责。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等相关配合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共同发力做好各项工作。各县(区)、市管工业园区(集中区)要加强组织协调,结合实际制定推进落实方案,着力抓好重大工程推进、重点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实施和重点企业培育等,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合作、执行顺畅、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Word版下载:庆政发〔2024〕20号.doc

       PDF版下载:庆政发〔2024〕20号.pdf

      政策解读:《庆阳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政策解读.doc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