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阳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D07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刘志远、侯彩梅、乔洋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D074号提案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聚焦“东数西算”,发挥利用庆阳特色资源方面
制定出台了《庆阳市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政奖励、税费减免、科技研发、人才支持、用地用房、金融支持、监管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9条”措施。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暨“东数西算”工程要素保障方案》“61条”措施,省市协同从建设布局、要素供给、资金支持、人才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特别是细化了土地、电力、人才等保障措施。用地保障上。将产业园区内的7.28平方公里用地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调出,通过统筹落实占补平衡指标,为园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产业园区土地出让起始价确定为36万元/亩左右,实行“分类定补”,对示范项目完成总投资的1/3后进行奖补,奖补标准按企业净用地成本20万元/亩测算。电力保障上,规划新建西峰东750千伏汇流站1座和330千伏变电站3座,园区内110千伏变电站22座。根据园区建设时序和负荷发展,电网侧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根据投资界面要求有序开展电网建设,保障园区各阶段安全可靠供电。人才保障上,制定出台了《庆阳市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东数西算”工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科,陇东学院申报新专业3个,9个相关专业预计每年培养数字经济人才1200人;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新专业6个,17个相关专业预计每年培养数字经济人才1500人。金融支持上,截至目前,共争取各类资金支持18亿元,为金山云(庆阳)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易事特数字能源(庆阳)有限公司等数字招商企业开设专用账户、一般账户;充分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功能作用,融资成交13笔1.73亿元。
二、在聚焦政策落地,加快本土企业培育方面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046户,总数达到176440户,同比增加5.23%,其中企业总数47973户,同比增加8.5%。建立《庆阳市十四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全市67户中小企业纳入梯度培育并派驻“联络员”,新增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5户,新增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15户),获得省级“专精特新”奖补资金200万元。财税支持方面,累计为36850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1.19亿元;为3833户小型微利企业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0.34亿元;为39775户企业减免“6税2费”0.4亿元;为798户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3.47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5.73亿元。融资促进方面,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58.51亿元,贷款余额390.93亿元,同比增加14.2%;累计为12636户小微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82.06亿元,同比增加13.4%;为552户中小微企业发放首贷18.95亿元,同比增加221.73%。全市担保机构为117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3.03亿元,平均担保费率1%。稳岗就业方面,组织开展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为3490户中小微企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0.26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551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88亿元,其中企业贷款0.32亿元,吸纳带动就业5599人。降费减负方面,对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其中用水企业103户135.9万元、用气企业6户51.4万元。
三、在聚焦统战引领,发挥民营企业家作用方面
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庆阳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格局,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支持服务。制定了《关于在民营经济领域开展“六抓”工作的意见》,通过六个方面24条抓促措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连续3年开展“百企调研纾困”大调研大走访行动,共调研走访民营企业310余户,梳理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380余条,印发了《庆阳市民营经济困难和问题纾解帮扶工作方案》,对调研梳理出的问题逐条分析,明确责任,推动解决。经协调各部门单位,推动80%的困难问题得到纾解。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庆阳市“政商直通车(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发布、问题办理、社会服务、会员管理、企业宣传六大服务功能。平台目前共入驻民营企业8410家,政府部门56个,发布推介政策、信息584条,推动解决问题15个。开设线下“政商直通车(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每周开展网上公益直播授课,宣讲惠企政策和企业财务、税收管理等方面知识,已连续开播50多期、观看12万余人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三是加强沟通交流。落实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谈话制度,每年开展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通报有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对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专门印发《办理分工意见》,明确办理责任部门,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起草了《庆阳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切实规范政商交往行为,促进全市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四、在聚集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方面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和政务服务效能,助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持续开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工作。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1291 个市级驻厅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 85.6%。全市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网办率”达到99.65%,“全程网办率”达到99.08%,依申请“平均跑动次数”0.03次,“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90.74%,平均材料数压缩至3.92个,即办事项占比达到60.5%,“即办件率”达到85.35%,“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全省率先开通运行“陇商通”企业服务专席,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再获提升。二是不断优化政务大厅服务水平。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住房公积金、纳税服务、医保社保、公安服务、社会事务等8大类综合受理窗口整合,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住房公积金、税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设立投资项目服务专区,提供业务咨询、受理和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组建项目前期会诊团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集中预审、联合评审,提前介入指导、及时跟踪服务,变窗口审批“坐门等客”为“主动上门”。设立“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一窗通办”等服务专区,组建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在政策解读、资料准备、指导协调、办件引导、综合受理等环节,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三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市级自建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入口统一、标准统一,目前公积金、工改、房管系统已完成对接。完善全市政务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持续推进政务数据目录全量梳理、资源挂接、数据汇聚等工作,已实现跨县区、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政务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可靠交换和安全共享。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甘快办”APP,在准入准营、项目申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探索推行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应用,推动更多纸质证照“免提交”、申请表单“免填写”,实现“一证(照)通办”“零材料办理”。
四、在聚焦公平竞争,不断规范市场监管方面
坚持问题导向,合理设置抽查比例和频次,既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又让监管“无处不在”。目前,全市已开展“双随机”抽查183项(单部门抽查计划135项,部门联合抽查计划48项),抽取各类检查对象2164户,已完成检查505户,现场整改27户,限期整改43户。全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及时将国家和省推送的综合信用评价结果推送至行业部门指导落实好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惩戒力度,实现对诚实守信和失信市场主体的精准监管。先后发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域“黑名单”4批、失信房地产企业4批,对黑榜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人员采取市场限制禁入、行业重点监管等方式进行联合惩戒。持续 提升信用中国(甘肃庆阳)网站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今年全年“双公示”数据归集390951条(其中,行政处罚181099条,行政许可209852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信用修复机制,通过信用核查、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等方式,高效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累计通过“信用中国协同工作平台”修复失信行为409条。
五、在聚焦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方面
制定印发了《实施金融“四大工程”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方案》《庆阳市市级金融顾问制度》《关于金融支持“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强化金融要素服务保障。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全力督促金融机构紧扣信贷投放目标任务,优化审贷流程、加快信贷投放。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690.27亿元,同比增长13.12%,较年初增加119.02亿元;贷款余额923.5亿元,同比增长7.12%。聚焦提振市场信心,注重金融工作运用,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44亿元,为2322户普惠小微贷户实施阶段性减息497.63万元,为1040笔17.61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为11580户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贷款32.05亿元,为847户企业首次发放贷款9.27亿元。二是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着力解决企业融资抵质押不足困难问题,鼓励银行机构发放第三方生产设备抵押贷款1.3亿元,发放“银税E贷”7.47亿元、“农担E贷”2.2亿元、“金羊供应链贷”1.6亿元,推动“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在全市七县一区累放272笔6502万元。易贷平台实现授信30.33亿元,对接落地5亿元。会同人行庆阳市中支推广应用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557户,发布金融产品167项,上传融资申请553笔135.06亿元,实现银企对接281笔28.61亿元。三是培育企业直接融资。对全市重点后备企业开展全面摸查,并对后备库企业进行了更新,为下一步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奠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目前全市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中小企业4家(宏达路桥、启程德瑞、中丰农业、沃德石油),2023年新增直接融资5500万元。四是创新涉农服务方式。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种植业、养殖业和菌业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为信贷投放重点,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各银行机构投放“甘农贷”产品88个,累计发放“甘农贷”贷款425户2.56亿元,余额达到12.45亿元,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58.56亿元,占全市总贷款余额的49.65%。
下一步,我委将全力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持续抓好涉企政策的制定落实,推动涉企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全方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效升级,确保促进庆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欢迎您继续为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8月9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