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D20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赵治锋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庆阳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产业集群的提案》(D20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聚力打造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四条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药康养、绿色环保四条百亿级产业链,建设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1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及西峰、庆城驿马和宁县长庆桥3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加快形成具有庆阳特色优势的新质生产力,构建“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委已牵头起草完成《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链式拓展、集聚提升,加大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协调力度,各有侧重提升各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园区之间联动发展,逐步构建“一核、两极、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目标是到202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八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其中:数字经济产业率先突破千亿大关;综合能源产业达到970亿元;油煤气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均迈上300亿元规模;现代农业产业超6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进入百亿级;医药康养、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向百亿级突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快建设平庆铁路,开工建设庆长铁路、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庆阳公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实施西合、东绕城、太华、华二等公路项目,全面启动G211线提质改造工程。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26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加快构建“一纵三横”水网体系,完成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镇原吴家沟水库综合利用工程。推进甜水堡调蓄水库引水、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及智慧水利新基建等项目和白龙江引水庆阳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扬黄提质改造工程供水指标,实施管网输送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着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建设110千伏变电站3座,开工建设一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工程,提升供电能力。
三、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
一是切实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抓促提质“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深化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广落实“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推动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庆阳”。
二是全力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努力营造规范有序、透明高效的收费环境。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和涉企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探索建立因不可抗力造成失信的豁免制度。提高涉民企案件结案效率,让企业敢干、敢闯。
三是培育一流骨干企业。完善领导包联企业制度,深化拓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实现全市干部包联企业全覆盖。坚持企业“六必访”制度(企业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自转个、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四、财税金融支持方面
一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稳妥处理存量债务,有效遏制新增债务,推动政府债务总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深入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化险,有序完成庆城联社、宁县联社、西峰瑞信村镇银行3家机构退高任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激活金融活水。围绕打通“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聚焦产业开发、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大信贷投放,推动全市贷款增速达到8%以上,存贷比达到60%以上。健全债券融资企业资源库,深入推进“险资入庆”,全面落实企业挂牌上市“玉如意计划”,积极支持瑞华能源、沃德石油公司完善挂牌上市要素。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应用。
三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扣除优惠等政策,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5%。加快政府采购款项支付,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至50%,有效提高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的比例,着力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
以实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牵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一是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建设,激活民间投资,发挥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抓好延续实施的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落实,优化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增长,落实好企业吸纳就业奖补政策,做好金融、税收和社保减免等政策支持。三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继续做好城乡富余劳动力输转,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四是扶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纵深推动“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加大创业支持资金和载体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五是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六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推进培训输转一体化。
六、产业升级与创新方面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4年,力争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到47%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7.5亿元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3亿元以上。力争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数达到4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2家,达到6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省级创新性企业数达到45家,培育认定省级创新平台(基地)1个以上,认定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2个以上。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天水文旅热度,加大我市苹果、香包、剪纸等地理标志品牌宣传力度。1—3月,全市授权专利178件,同比增长4.1%;授权发明专利11件,同比下降26.7%;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5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三是优化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持续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围绕服务产业化和成果转移转化,打破市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申报的地域限制,吸引全国范围内科研力量解决我市产业发展难题,引进先进成果来我市落地转化,“立新立大立强”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助力技术难题攻关。加强与长庆油田、华能集团、陇东学院的科技合作,共同组织“揭榜挂帅”项目,支持更多有实力创新主体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提高科研组织能力,加强研发投入更多向庆阳归集,创建一批地企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示范点。
下一步,我委将全力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把抓落实作为最大天职,上下齐心、左右同力,多干少说、闷头做事,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欢迎您继续为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5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